天选之种 | 民以食为天,水稻航天育种了解一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们的餐桌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水稻和航天育种有着哪些特别的“缘分”呢?水稻航天育种会经历哪些过程?今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水稻种子“飞天记”
国标优质一级水稻品种 华航48号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品种的选育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科学家长期以来不断探索更高效的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方法。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我国水稻首次“太空出差”是1987年,科学家利用返回式卫星进行了早期的水稻航天育种试验,并发现了空间环境可以加速水稻的遗传物质变化,在提高品种选育效率中具有重要价值。
此后,借助载人航天工程,水稻航天搭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至目前,水稻共进行了约30次航天搭载,为我国的水稻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稻航天育种 要经历哪些环节
水稻航天育种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一是基础品种或拟搭载品种的选择及扩繁,基础品种应具备较好的遗传基础,在此基础上,可利用航天育种更有效地实现性状的改良和提升;
二是生物材料如种子或组织的航天搭载,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将种子带上太空进行诱变;
三是航天搭载材料返回地面后的鉴定和筛选,这是航天育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了能否选育出新品种。对水稻而言,通常要经过4个遗传世代、约5-6万个植株的表型或基因型筛选才能鉴定出新基因或新材料应用于品种选育;
四是航天育种新品种的鉴定及推广,利用航天育种技术选育的新品种要通过多轮的比较试验,只有产量、品质和抗性均优于对照的新品种才能通过品种审定,然后通过产学研合作进行产业化推广。
科研人员对搭载返回的种子进行播种
科研人员对幼苗进行检测
水稻育种 前景广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产、优质、多抗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越来越重要。如何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作物品种?优秀的基因和高效的育种技术是关键。优秀的基因是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大力挖掘和创新基因具有重要意义。航天育种利用空间极端环境加速作物的遗传进化,创造可供育种利用的基因源,拓宽植物新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同时,将航天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可提升传统育种技术的效率。因此,航天育种的意义在于创新优良基因服务于品种选育,同时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科学家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出水稻新品种超过125个,这些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上表现突出,得到了广泛认可,如培杂泰丰、Y两优1173、特优航1号、II优航1号等超级稻品种,华航48号、软华优1179、新泰优航0799等特优质品种,花香7号、野香优航148、华航香银针等香型水稻品种。
航天育种水稻新品种 华航香银针
华航香银针
目前,水稻航天育种已经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链,以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的水稻航天品种 “华航香银针”为例,通过产学研合作,形成了 “品种→产品→品牌” 的产业链。通过成果转化,实现了该品种的良种繁育及推广;通过订单式生产,组织大耕户及新型农民进行标准化种植,定点收购该品种稻谷并加工成优等大米产品;借助新零售模式,开展了线上线下航天大米品牌的创建。通过产学研合作,航天育种成果有效地支撑了乡村振兴,促进了示范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华航香银针米样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播下希望的种子
收获稻香满园
水稻种子的“飞天记”
见证了科技的力量
未来,期待更多精彩
素材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农村网摘编:亓荃鹏 |